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

什麼樣的單親家庭教育方式才是最好的

加強親子溝通,重視家庭中的情感教育。

父母對孩子的愛、對孩子的情感投入是孩子身心健康、學業進步的必要條件。而離異家庭子女最缺乏的便是父母之愛,他們成為父母感情上的棄兒。離異分居的單親,由於主客觀原因除了盡義務的經濟補貼,從不去看望孩子,更別說情感溝通了。即使是撫養孩子的單親由於怨恨自己的婚姻、怨恨這個家庭,進而會遷怒自己的孩子,把孩子作為自己的出氣筒。在這種沒有愛、沒有溫暖的殘破家庭,孩子的智力提高、情感發展及人格完善都會出現障礙。因此要保證離異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,必須給他們健康的父母之愛。



這首先要求負責撫養孩子的單親必須把自己全身心的愛傾注給孩子,撫平孩子心靈上的創傷,為孩子的學習和發展提供安全、穩定的家庭環境,撫養單親如果能夠再婚重組家庭當然是件好事,但必須首先消除孩子情感上的隔閡,溝通繼父或繼母與孩子的情感交流,讓孩子在感情上接納他(她)並能逐步以其代替已離異的生父或生母在心目中的地位。



其次,應當強化單親子女同離異分居的父親或母親的接觸,這要求離異父母雙親達成一個共識,那就是夫妻反目乃至離婚儘量不要影響孩子,不要把夫妻間的不滿和怨恨帶給孩子,撫養者應排除各種主客觀幹憂,主動安排離異單親孩子的正常接觸。當然分居的一方也應積極配合,這樣可以讓孩子重溫父子或母子之情,減輕其心靈上的痛苦。



另外,應當發揮單親子女其他親屬的情感影響。父母離異後,子女與父母感情或多或少會被削弱,而與其他親屬,特別是撫養者的一方的親屬的關係,一般反而會因被同情、憐愛而得到加強。如果我們充分發揮這一情感作用,就可以彌補離異家庭子女殘缺的父母之愛。加強師生之愛,培養同學友誼。教師是學生在學校裏的父母,一位充滿愛心的優秀教師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有時比父母還要高。離異家庭的子女在家庭中情感失落,他們更容易把原來對父母的情感依託轉向老師。有經驗的教師如果抓住這一時機加強與孩子的情感交流,便完全可以彌補孩子失落的父母之愛,保證孩子身心的健康發展和學業順利進步。離異家庭子女所受打擊實際上可以說就是家庭人際關係失衡,而一個孩子不僅是家庭中的成員,他也是社會公民,是學校中的一分子。他也需要與同學相親相愛、互幫互助。



醫學心理家丁瓚教授認為:“人類的心理病態,主要是由於人際關係失調而來。”由此可見,良好的人際關係是維護心理健康的必要條件。離異家庭子女比正常兒童更需要同伴的尊重、理解和幫助,他們希望對自己的好朋友傾述心中的痛苦和煩惱,他們受傷的心需要好朋友來撫慰。他們最憎恨的便是別人的譏笑、冷落、申斥和疏遠。也正因為害怕別人的嘲笑和鄙視, 他們不敢主動與別人交往,自我封閉,變得孤僻了。因此教師應引導離異家庭子女多與他人接觸,與同學相處,特別是鼓勵他們多同與自己撫養單親不同性別的同學交往,這對於糾正其認知偏差和性格缺陷非常重要。教師也應當教育其他同學理解、關心和幫助離異家庭的子女,不能歧視他們,不能傷害他們的自尊心,要給他們更多的愛,讓他們感覺到學校就是他們溫暖的家,教師就是他們的父母,同學們便是他們的至親兄妹。培養正確的自我認識,悅納自己。離異家庭子女的自我認識是很容易產生偏差的,所以必須培養他們正確的自我觀,教育他們客觀地看待自己的優點和缺點、長處和不足,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印象,既要勇於承認自己的缺點和不足,也不能失去自信、看不起自己,要悅納自己,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厭棄自己。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心理的健康發展。教會自我心理防衛,消除不良情緒。心理防衛是指當人由於挫折而產生不良情緒時,用一種自己可以接受的方式來解釋和處理它,以緩解心理壓力、消除不良情緒、恢復心理平衡。由於離異家庭子女更容易出現挫折和不良情緒,所以自我心理防衛對他們來說顯得更為重要。



常用的心理防衛方法有:?淡化作用。即淡化引起煩惱、痛苦的情節和場面,也可以通過做其他事,想其他比較愉快的情景來轉移注意力,淡化痛苦的情緒體驗。?自慰。即自我安慰,適當用一點“阿Q精神”,自我解嘲、自我其樂,只要能自圓其說,求得心理平衡、心情愉快就好。?宣洩。通過適當途徑發洩心中被壓抑的不良情緒,保持心理健康。當然,離異家庭子女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全社會的問題,不管是家庭、學校還是整個社會都應當重視離異家庭子女,不能放任自流,把他們變成了失教兒童;也不能歧視他們、厭棄他們。要把他們與正常兒童同等對待,甚至要給與他們更多的愛和關懷,以保證離異家庭子女心理的健康發展,全民族素質的整體提高。
返回列表